“党支部每周一学”学习材料 (2022年6月8日)
日期:2022-06-07 08:49:25  发布人:jgxy  浏览量:45

同志们: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文章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文章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指出,第一,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第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第三,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既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第四,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第五,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文章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2020年1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这是770多万江海儿女的至高荣誉和无上荣光,赋予这座城市奋进新征程的不竭动力和磅礴力量!4月30日的新华日报头版发表了文章《南通:牢记嘱托,奏响新时代“奋斗交响”》。文章讲述了南通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现代化篇章的奋斗故事。

本周我们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新华日报文章《南通:牢记嘱托,奏响新时代“奋斗交响”》

下面,让我们开始本周的学习吧!

一、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来源:《求是》)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已经两次就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题目进行集体学习,这是第三次。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我先后就甘肃祁连山生态破坏、陕西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青海木里矿区非法开采等典型案例作出指示批示,有关地方和部门严肃查处和追责了一批失职渎职的人员。9年来,蓝天白云重新展现,绿色版图不断扩展,绿色经济加快发展,能耗物耗不断降低,浓烟重霾有效抑制,黑臭水体明显减少,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根据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2000年至2017年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我国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实施,宣布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肯定。

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一个过程,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长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能源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大打“环境牌”,多方面对我国施压,围绕生态环境问题的大国博弈十分激烈。

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一,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多次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3月15日,我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部署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要解决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不足问题,加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等科技攻关,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我多次强调,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现在,一些部门和地方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冲动依然强烈。在今年1月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我专门强调要注意防范八个认识误区,其中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借扩大内需、形成国内大市场之机,大搞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严把关口,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要坚决拿下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第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江河湖库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设美丽海湾,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要实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重视新污染物治理。要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三,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既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要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要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外来物种管控,举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第四,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不断增强制度性权利,实现义务和权利的平衡,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要发挥发展中大国的引领作用,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技术支持,帮助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有效应对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规锁”的企图,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

第五,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要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要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要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2018年5月18日,我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二、南通:牢记嘱托,奏响新时代“奋斗交响”(来源:新华日报)

人间芳菲四月天,春江潮水连海平。4月14日晚,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用40分钟长片,聚焦南通绵延400余公里江海岸线上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气象。

大江奔涌,狼山相望。江海交汇的隆隆涛声,激荡着共同的幸福回忆。2020年1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这是770多万江海儿女的至高荣誉和无上荣光,赋予这座城市奋进新征程的不竭动力和磅礴力量!

“领袖的关怀温暖人心,伟大的嘱托催人奋进!”南通市委书记王晖说,南通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将发挥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努力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现代化篇章。

伟大嘱托擘画新蓝图

从小哼唱“一条大河波浪宽”,在长江边生活了66年的崇川区狼山镇居民吴湛发现,一年多来,熟悉的母亲河不断给他带来新惊喜。

“小时候常见的江豚又回来了!”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驻足的滨江步道,吴湛打开手机相册,指着一个个模糊的“小黑点”兴奋介绍。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自2019年底首次观测到江豚以来,长江南通段江豚观测次数逐年攀升,今年2月达91头次,刷新单月纪录。

坐看江豚蹴浪花,是南通滨江“五山画卷”最富神韵的一笔。以五山地区生态修复为样板,一幅风光秀丽的画卷沿着江海岸线绵延铺展——南通聚力贯通447公里江海堤岸,打造可车游、可骑行、可漫步的景观大道。南通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陶晓东满怀憧憬,“再有几年,从南通最西与靖江交界处出发,经过启东寅阳,到海安与东台交界的老坝港,可以连跑10个江海马拉松。”

变化,同样发生在濠河之畔。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前,两株百年紫藤向阳盛开,穿过花瀑,张謇企业家学院学员们循着总书记的足迹,感悟“我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实业报国之心。南通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謇企业家学院院长单晓鸣介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江苏省委统战部、南通市委市政府共建张謇企业家学院,致力打造新时代企业家教育培训基地。一年来,培训省内外企业家超1.4万人次,教学测评满意度100%。

江海奔流与日新,沧桑巨变阅不尽。总书记视察后不久,南通满怀豪情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历史性逆转人口长期外流趋势。2021年,南通经济增速位居全国24座“万亿城市”第三,空气质量优良率全省最高,单位GDP能耗全省最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胸怀江海之阔,南通被江苏省委赋予新的重大使命。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期间,江苏省委领导同志来到南通代表团参加审议,勉励南通发挥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努力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我们把总书记嘱托、江苏省委新要求绘入南通现代化建设的新蓝图。”王晖说,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的奋斗目标,明确加快建设“一枢纽五城市”主攻方向,将围绕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现代化篇章。

沧桑巨变续写新篇章

最近,“江海门户”捷讯频传:海太过江通道工程(公路部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江苏省发改委批复,张靖皋长江大桥第一批施工图设计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批复。这意味着,南通“八龙过江”规划格局中,又有两条“龙”将从图纸跃向现实。

滨江临海、紧靠上海,南通既有跨江出海链接全球的海港优势,又有溯江而上服务内陆的通道优势,兼具依托上海融入世界的窗口优势。但过去,被滔滔长江阻隔,“南不通”成为南通的遗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南通就‘好通’了。”习近平总书记眺望壮阔大江,见沪苏通大桥如长虹卧波时发出的赞叹,说到了南通人的心坎上,更切中了发展“棋筋”。

“乘势而上,南通将来更‘好通’。”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周建飞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交通领域投资总额预计达1500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两倍多。初步建成通州湾新出海口,开建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的南通新机场……南通正全力构建“通上海、通全国、通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南通“好通”,一通百通。系统梳理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南通形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美丽江苏南通样板等6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落实。今年南通市两会亮出“路线图”,将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确保实现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依托长三角城市群推动南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融入上海、苏南的产业创新圈、资源配置圈。”南通市市长吴新明介绍,“十四五”期间,“集成”实施产业倍增、智改数转、高企培育等多个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打造“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品牌,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全省占比从9.7%提升至10%,形成3—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朝着“下一个万亿”进发,南通拥抱创新向未来。3月5日,“南通一号”等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在浩瀚太空标记“创新高度”。以建设沿江科创带为统领,以南通创新区为城市新核心,以集聚高端领军人才为关键,以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为支撑,南通力争到2025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挺进20强。

共同奋斗建好幸福城

“大家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很幸福,幸福是你们共同奋斗、亲手创造出来的。”总书记亲切的勉励,是莫大的鼓舞,更是有力的指引。

最近,看完热播剧《人世间》,在崇川区新华二村住了40年的王兰芬感触颇深:“我家60多平方米福利房,跟周家老宅特别像,最多时挤了三代六口人。”她无比期待,今年10月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不用搬家就能住“新房”。

让老城居民享受城市发展红利,是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里的庄严承诺。南通明确,将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系统解决停车、充电、管网、加装电梯、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应改尽改,促新城和老城交相辉映,让历史与时代相得益彰。

“同奔共富路,建好幸福城。”王晖介绍,“十四五”期间,力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万元。同时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不断增加群众“隐性财富”。

对沃太能源董事长袁宏亮来说,企业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订单滚滚来,创新花开是幸福;对如皋市搬经镇黑塌菜种植户卢龙海来说,家门口的“长寿菜”端上北京、上海等地市民的餐桌,乡村振兴是幸福;对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硕士茆静雅来说,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留下“青春印记”,收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奖,不懈奋斗是幸福……为幸福而奋斗、因奋斗而幸福的“奋斗幸福观”,在南通深入人心。

本轮疫情发生后,这座城市记录了更多温暖人心的幸福瞬间:市级机关干部李棱驱车150多公里,帮管控区居民取回“救命药”;南通博物苑金牌讲解员陆苒苒白天穿上“红马甲”,晚上开办“云课堂”,向全国各地学生讲述爱国奉献的“张謇故事”;捐赠5万只口罩的企业家欧卫军表示,“守护家园,就是守护自己的幸福!”

奋进新征程,向幸福出发!来自江海的“奋斗交响”激昂嘹亮,这是建功新时代的冲锋号角,这是践行伟大嘱托的铿锵回响!

、视频学习

《足迹》第3集:十份入党申请书(时长:4分钟)

《足迹》第4集:沼气过秦岭(时长:4分钟)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江苏篇:砥砺初心 奋楫潮头》(时长8分钟)

专题研讨

请结合个人实际谈一谈,本人对暑假前工作的安排和对暑期工作的谋划。